RECRUITMENT INFORMATION

《白夜追凶》或为成功提供复制标准?

       《白夜追凶》第一季已完美收官,从8月30日放出第一集以来,豆瓣评分逐渐从8.8上升为9.0,再从9.0艰难地爬到了9.1分,成为史上同类型网剧里的最高分。网友纷纷评论:“一部上线没多久豆瓣评分就高达9分以上的网剧实属罕见,感谢年中来了这么一部好片子洗眼睛,是真好。 无论是故事,演员,摄影,声效,还是导演,编剧,全部都拿得出手,而且盘儿透亮。”以及“难得看到一部各工种智商都在线的罪案剧”不管从哪方面来说,该剧第一季无疑是成功的一季,无惧赞扬呐喊与争议抨击。
       与现下许多成功的各类剧集一样,《白夜追凶》也有着共同的“成功规范”,即IP、题材、制作(主创)、营销这四大因素。
 
 
自创IP:初步成功
       《白夜追凶》是一个横空出世的新IP,不像其他热门影视剧作品有强大的粉丝力量作为后盾。不过在《白夜追凶》剧集未播之前就已经安排同名小说出版,反响不俗,也在各大媒体上有宣传,因此给观众留下很高的预期。这些工作都对影视作品上线前提升作品的预期和影响力有很大的作用。另一个原因就是剧本本身过硬的质量。编剧指纹原本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职业律师,从业多年,对公检法各个部门的工作非常熟悉,操刀刑侦题材中的案件描述信手拈来。
 
难以hold住的题材
       自从2004年广电总局发表涉案剧不能上星的禁令后,此类题材就在市场开始萎缩。但是凤仪传媒找到编剧指纹的时候,聊了一回,便觉得不能放弃这个出好作品的机会,愿意给“律师”指纹一个磨合的时间,一起来努力开发这个项目。
       果不其然,2013年的时候完成了剧本,却在找人投拍的时候屡屡碰壁。本身“硬汉刑侦题材”的市场就不是很景气,当下流行的不是借着破案谈恋爱就是谈恋爱的过程中破案。纯粹的破案过程和公检法黑暗面的解剖这种敏感元素,电视台是万万不能接受的,而网络平台也不是很发达。在这种没有观众市场,没有发行渠道,没有资金流入的情况下,让凤仪传媒推进此剧变得步履维艰。
       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凤仪传媒高瞻远瞩,即便前路艰难,也坚信此部作品是 “宝贝”,是硬汉刑侦作品的“未来希望”。这份坚持,诞生了第一季的《白夜追凶》,一部贴近普通观众的生活、把警察形象还原到人本身而不是伟光正的刑侦剧。因此把一个大家都不敢触碰的题材变成了风头无俩的俏皮剧,重新开拓出刑侦剧的新市场。
 
创作团队潜心打造
       看过《白夜追凶》的人会知道,整个故事就是围绕着哥哥关宏峰想要帮助嫌疑犯弟弟洗刷冤屈,因此和弟弟昼夜交替出现办案,因此剧中最大的亮点和看点无疑是双胞胎兄弟互换身份查案的惊险设定。剧中每一位人物都十分鲜活立体,而他们所生存的环境也如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环境一样真实,代入感强。这些都脱离不了编剧对故事的叙述能力,导演对演员的把控,以及演员精湛的演技等。
       编剧会在人物的打磨上细下功夫,就像兄弟俩的肢体、语言区别,周巡依赖哥哥却又怀疑哥哥所采取的矛盾行为等等,让人物关系发展颇具戏剧冲突。导演也需时刻在意人物在镜头前的展现,比如潘粤明演的弟弟有点疲惫了,就会说“再起来点,现在演的有点像哥哥了”。《白夜追凶》不像别的剧,女一号能够撑起半边天的戏份,潘粤明自己一个人就要演绝大多数的对手戏。他不仅背负着大多数的通告,还要在闲暇之余不停地琢磨自己的戏份,让两个人物关系的情绪、逻辑衔接无缝。
 
后期的交互式线上营销
       同样,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剧纯靠“自来水”普及也是杯水车薪。前期用小说树立起了IP的口碑,配合制作精良的内容,就差营销这一股东风了。最让人惊艳的是和淘宝的跨界合作,将白夜追凶的H5植入淘宝搜索框,只要搜索关键词就可与主创潘粤明视频互动,成功地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心,再通过社交软件如微信、微博等进行了指数递增的裂变式传播,俘获大量围观群众。
 
 
第二季会是烂尾吗?
       有网友说《白夜追凶》第一季是刑侦剧的巅峰,也会是系列剧的巅峰。在我看来,这不仅不是巅峰,而仅仅只是凤仪传媒拓开精品剧市场的一个开始。